“辑注”在清律学中的方法论价值及意义
“辑注”是中国古代经学注释的常用方法,律学家们也常用其注释律文.现代学者对辑注作品的关注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宏观性研究;另一类是微观性研究.清承明制,这种政治体制的承袭也决定了清初在立法上对明代法典的继承:明代大量的注律成果为清代“辑注”方法的出现提供可能;清代律学为“辑注”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明清交替,私家注律却没有因此中断.在清朝,私家注律由于被国家认可,私家注律活动开始兴盛.清辑注律学一是通过“辑注”采纳明代精准实用的比附及量刑方案,二是通过“辑注”明确清人和明人在重难点律文解释上的分歧,三是通过“辑注”大力批判明人的注释错误将其方法论的价值推至实践.以清代“辑注”形式为视域,可以呈现出中国传统法律解释的技术方法和精神意蕴.在法律解释的技术方法上,从字词考据、文义疏解再到文理阐释,始终围绕罪与罚的精准性,中国传统的法律解释与传统汉语中的文义解释路径高度契合.
清律学、辑注、注释方法、精神意蕴
2019-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