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论智能汽车侵权责任立法——以工具性人格为中心

引用
我国现有立法并没有规定智能汽车致人损害的问题,类推适用相关规则也无法解决责任承担主体定位不明的难题.基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性导致侵权责任的生成性,智能汽车驾驶者、制造商与开发者之间的法律关系较之传统汽车有所不同.传统汽车工具主义的立法规范在智能汽车侵权责任上存在诸多局限.因此,在立法基础上应确立智能汽车的工具性人格;在立法价值上应当妥善处理安全与责任的关系;在立法技术上应该对智能汽车的层级划分进行区分,但在规范上应进行统一处理,并区分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在立法框架构建上,应当以智能汽车的工具性人格为中心进行相应的规范设计.

智能汽车、侵权责任、自动驾驶汽车法、工具性人格

G206.3;D923;U46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治理体系中司法裁判与公共政策互动关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2019-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67-8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法学

1000-4238

31-1050/D

2019,(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