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治村社到集体农庄:苏联农民治理模式的改革与社会稳定
千余年来,村社一直是俄国农村的基层自治组织,在土地分配、农业生产、征收赋税、社会保障等农村生活的众多领域实行自治,不受政府和地主的控制.俄国农村的自治状态和农民治理模式,在十月革命后基本得以保留,并且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尽管在军事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政府一直试图对村社这种分散化的基层农民的治理模式和控制农村的方式进行改革,将农民的自治收归国家,但一直未获成功.直到全盘集体化时期,村社自治才被集体农庄取代.这是苏联政府对农民治理模式和控制方式的第一次大规模改革.然而,改革导致农民的抵制和反抗,带来了社会动荡和农业生产力的破坏.
苏联、自治村社、集体农庄、治理模式、改革与稳定
D6 ;F32
第5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一等资助《苏联村社的复兴与消亡历史研究1917 ~1930》立项号2013M540192;第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苏俄粮食政策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与互动1917 ~1923》立项号2014T70183的成果
2017-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