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沙俄外交史中的领土问题——以日本史料为中心的分析
随着17世纪末沙俄势力逐步向远东扩张,原本天各一方的日本和沙俄开始成为邻国,两国的领土纠纷也由此产生.在两国接触初期,相比于沙俄积极在远东开疆拓土,当时的日本则希望通过“锁国”来防止外来势力的威胁.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理念,造成了早期日俄关系中俄罗斯长期处于主动的局面.这种局面真正发生改变,则是在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走上现代化道路,其外交理念也发生了改变.日本将长远目标瞄准了朝鲜乃至中国,所以急需建立稳定的日俄关系,《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正是这种外交理念的产物.然而日本在东亚的扩张也威胁到俄国的利益,最终导致日俄战争的爆发.战后通过《朴茨茅斯条约》的签订,日俄间领土问题暂时告一段落,两国就携手在远东拓展势力范围达成了默契.这种局面直到十月革命的爆发才被打破.随着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两国关系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日俄关系、“北方领土”、库页岛、千岛群岛
D831.3;D851.2(各国外交)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8-19世纪日俄岛屿问题的历史研究”项目批准号:13CSS009阶段性成果.
2015-03-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