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9517.2006.05.015
网络侵权罪与非罪的把握和思考
@@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十年间国际互联网上侵犯版权事件,从美国大学生莱马奇亚(Lamacchia)的"无罪释放"到香港公民陈乃明的"罪名成立",反映了国际社会对网络侵犯版权,从众说纷纭趋向舆论一律,从宽待弱势趋向严格责任.有关案件涉及到侵权的直接责任人、间接的服务商及至今仍被视为中立的技术工具.在国际性网络侵权责任变幻与转换中,我国司法的把握与法律的修订,以及网络服务商的适应,国民的接受程度等等,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厘清酌明的问题.但限于篇幅,本文仅对直接侵权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展开讨论.
网络侵权、侵犯版权、网络服务商、直接责任人、国际互联网、直接侵权、责任问题、严格责任、趋向、侵权责任、接受程度、技术工具、国际社会、性网络、陈乃明、罪名、转换、舆论、修订、香港
D9(法律)
2007-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