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509/j.georeview.2020.03.013
川北苍溪地区白垩系红层沉积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四川盆地白垩系陆相红层是中国南方晚中生代陆相红层沉积的典型代表,但也因红色沉积中匮乏古生物化石材料,严重制约了关于四川盆地白垩系红层的地质时代及其古环境背景的理解.本研究基于川北苍溪地区白垩系苍溪组—白龙组岩芯和地表露头剖面样品展开孢粉学研究.研究发现在川北地区白垩系红层沉积特别是灰绿色沉积夹层中富含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中化石组成较为单一,以晚中生代典型化石分子Classopollis占绝对地位为特征(>80%),其次是蕨类孢子,未见被子植物花粉.蕨类孢子以Cyathidites和Deltoidospora(平均1.4%)为主,其次为Osmundacidites(平均0.8%).根据主要孢粉类型的亲缘关系研究,四川盆地该时期为以Classopollis母体亲缘植物掌鳞杉科(Cheirolepidiaceae)为主的单一森林群落及少量矮生植物组成,干旱气候盛行.化石组合中,本研究首次在川北地区发现了零星Dicheiropollis花粉粒,尽管丰度极低,但其具有跨时短、地理分布典型的特点.首先指示了川北苍溪组、白龙组沉积时代可能为Valanginian至Hauterivian期.其次根据Dicheiropollis的地理分布资料,本研究认为中国东南部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孢粉植物群省与西藏—塔里木Dicheiropollis孢粉植q物群省的界线至少移动到四川盆地东部,推测早白垩世特提斯洋沿岸植物地理分布可能比早期研究中提出的区域范围更宽.
早白垩世、四川盆地、古环境、孢粉学、Dicheiropollis
66
本文为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区域评价项目编号:201365
2020-06-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727-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