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509/j.georeview.2019.05.010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格局浅谈及展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是一项重要的国际合作机制,借助此机制,中国近15年来申请并建立了39家世界地质公园,成为当前全球世界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文章通过世界地质公园建立以来的一系列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类型、岩石构造、分布特征,阶段性地总结当前发展成果与优劣势,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期望.总体上看,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囊括的地质遗迹类型丰富,源自岩石、构造、化石、水体、冰川等类型的地质遗迹不一而足.依据核心地质遗迹所处地貌特征,可以将中国现有的世界地质公园划分为山麓型、低山型、荒原型、滨海型、湖沼型、洞穴型6个类型.另外,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分布广泛,64%的省级行政区都建立了世界地质公园,公园涵盖了多种不同的地质、地理、人文历史区域,具有丰富的区域类型.这一系列成绩与我国疆土辽阔、世界级品牌众多、地质公园研究基础深厚、地质与原住民关系度高、国家与地方支持力度大的优势密切相关.但通过不同分区模式进行剖析,也暴露出了公园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公园远多于西部,人口密度与公园密度较为相关,并且已建成的公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别梳理了根源和影响因素,认为自然条件、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是对公园当前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归纳了当前世界地质公园管理上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文章针对未来的资源整合与申报,尤其是西部公园申报,提出了四个可能的有利方向.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类型划分、地质公园分布、优劣势、申报展望
65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岩溶区碳酸盐岩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DD20190672;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DD20179313;桂东北岩溶系统基础地质调查DD20190022;湖南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申报项目的成果
201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9页
119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