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东部凹陷走滑构造及其与火山岩分布的关系
走滑构造可分为压扭和张扭两类,平面上主干走滑断裂都表现为一条贯通性的走滑构造带,剖面上前者表现为正花状构造(向上撒开的逆断层组),后者表现为负花状构造(向上散开的正断层组).它们的伴生构造在平面上分别表现为与主干走滑断裂共生的雁列褶皱、雁列逆断层(压扭)和雁列正断层(张扭).在实际剖面中由于构造应力场的变化还常见由正—负花状构造组合的复合花状构造.在平行于走滑构造带方向,有时断层面倾角会变化,直至倾向相反(丝带效应);走滑断裂带各点所受的应力可从挤压(褶皱)—逆断变为伸展—正断(海豚效应).走滑断裂在火山岩盆地中普遍发育,是构造—火山作用关系研究的重要方面.研究区走滑断裂系统由贯通性主干走滑断裂和伴生构造两部分组成.主干走滑断裂平面上侧向延伸长,其附近多为与之成锐角相交的雁列正断层组;剖面上同时出现负花状构造和正花状构造,断层面陡倾且有时两侧地层厚度不等.根据雁列构造与主干断层间锐角指示方向和断层切割层位可判别,该区于古近纪主要发育右旋走滑断裂系.火山岩分布明显受走滑断裂带控制,火山喷发中心沿主干断裂呈串珠状分布;火山岩厚度于主干断裂附近最大,向两侧减薄,多终止于次级断裂附近;厚度大于1 km的火山岩距主干断裂通常在2 km范围内.
辽河火山岩盆地、构造火山作用、走滑断裂系统、花状构造、雁列构造
60
P61;P58
国家973项目编号2009CB219303的成果
2014-06-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9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