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浪河口群粗碎屑岩系的层序地层序列:祁连山白垩纪隆升的沉积学响应
受控于白垩纪时期的祁连山隆升过程,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形成了一系列的陆相盆地,在这些盆地中堆积了厚度上千米的下白垩统,其中,特别的沉积相序列所构成的沉积层序,不但代表了“非常规体系域”概念框架下较为典型的陆相层序样式,而且对认识和了解青藏高原的形成及其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甘肃省古浪十八里铺剖面的河口群,沉积在早白垩世兰州盆地的西北边缘,其地层学特征和沉积学属性成为白垩纪时期祁连山隆升过程的沉积学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河口群下部为一套紫色色调的粗碎屑岩系所构成,可以进一步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这些层序的低可容纳空间体系域为冲积扇砾岩和辫状河沉积所组成,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主要为湖泊相沉积所构成;②河口群上部总体为一套红层沉积,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层序的低可容纳空间体系域为冲积扇或洪积扇砾岩与辫状河沉积所组成,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为滨湖相风成沙岩和干旱湖泊相泥岩所构成;③河口群的层序地层学列,总体上从潮湿气候背景下的粗碎屑序列演变到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红层序列,尤其是其上部红层序列中的风成砂岩的发育及其所表征的“雨影效应”的影响,进一步说明古浪地区河口群的堆积作用过程与白垩纪祁连山隆升过程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因此,古浪地区下白垩统河口群粗碎屑岩系的层序地层学列,特殊的沉积相构成及其演化序列,不但成为窥视早白垩世祁连山隆升过程的物质记录,而且为早白垩世东亚大气环流格局重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记录.
层序地层序列、沉积学响应、祁连山隆升、早白垩世、十八里铺剖面、甘肃省古浪地区
60
P53;P58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编号1212011121268的成果
2014-06-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54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