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371-5736.2008.06.013
西秦岭党川地区泥盆纪花岗岩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党川地区位于祁连-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该地区分布有不同时期的花岗岩类,泥盆纪花岗岩类由党川岩体、火炎山岩体2个岩体组成.党川岩体岩石化学以富集SiO2(SiO2=72.29%~73.40%)、K2O(K2O/Na2O=0.86~2.01)、Al2O3(A/CNK =1.05~1.20)为主要特征;火炎山岩体岩石总体SiO2较低(平均69.70%),但K2O(K2O/Na2O =1.14~1.88) 、Fe2O3+FeO﹑MgO较高.岩体的共同特征是岩石属钾玄质系列,表现为过铝质岩石( A/CNK大于1.0)的特征;微量元素相对富集Ba、Zr、Rb、Sm、Ta及Rb、Ba、Th、Nb等元素;稀土元素丰度总体较高,以富集轻稀土元素,发育明显的铕负异常和铕亏损,δEu值较低(δEu=0.36~0.61)为主要特征;岩石锶初始比[n(87Sr)/n(86Sr)]i大于0.7070,氧同位素δ18OSMOW较高(δ18OSMOW =+8.89‰~+11.08‰),岩体物质来源为上地壳,属浅源的壳源型花岗岩类,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形成与后造山阶段的大陆抬升作用有关.
花岗岩类、地球化学、构造环境、泥盆纪、党川、西秦岭
54
P58;P59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编号 2006BAB01A11的成果
2009-03-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827-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