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371-5736.2008.05.015
豫西太山庙铝质A型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太山庙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豫西地区,呈岩基产出,出露面积约290km2.根据它们的接触关系可以划分为3期:第1期中粗粒碱长花岗岩、第2期细中粒碱长花岗岩、第3期碱长化岗斑岩.利用SHRIMP锆石U-Pb法对主要岩性中粗粒碱长花岗岩进行测年的结果表明:其成岩年龄为115±2Ma,晚于区域上的南泥湖等花岗斑岩体和文峪、花山、合峪等化岗岩基.在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特点上,这3期花岗岩基本相似,主要由条纹长石、钠长石(An<10)、石英和少量的黑云母组成,发育晶洞构造;具富硅(SiO2 70.63%~76.59%),偏碱(Na2O+K2O 8.23%~9.34%),FeO*/MgO值相对较高(3.00~7.21),CaO和MgO含量低(分别为0.46%~1.18%和0.15%~0.65%),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为0.95~1.13)的特点;微量元素特征上,明显富集REE(Eu除外)、Zr、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HFSE),而Sc、Cr、Co、Ni、Sr和Eu等含量较低.此外,还具有较高的Ga/Al比值特征(2.7~3.6),所有这些特征均说明其与I型和S型花岗岩有明显的区别,而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点,在相关判别图解上属于A1型花岗岩,表明其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
SHRIMP年龄、地球化学特征、铝质A型花岗岩、太山庙岩体、豫西
54
P58;P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434011的成果
2008-1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6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