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371-5736.2001.01.001
河北平山小觉地区阜平岩群中三种岩类深熔现象的岩相学特征
深熔作用(Anatexis)引起了地壳内部固体物质的重溶与熔融和进一步的初始花岗质岩浆的形成.本文主要从岩相学角度对河北平山阜平岩群3种主要变质岩类中一部分岩石在薄片中所显示的初期深熔特征进行了报道,提出识别深熔作用发生发展初期的一些岩相学标志,为相应的理论探讨提供岩相学方面的依据.区域变质岩石初始深熔的共同特征之一是不同矿物粒度都较相应的同类变质岩石为粗.由于经历粒间流体作用的重溶、溶蚀乃至再度晶出的过程,长英质岩石中长石、石英等矿物改变为具有弯曲、波纹状外形的缝合线结构,而"铰链状结构"的形成则是两微斜长石颗粒之间出现钠交代的结果.深熔作用过程中微斜长石显示出不均匀的光性特征,形成具交代成因的条纹长石细脉和条痕;斜长石出现不规则长方形和补丁状的微斜长石反条纹长石,显示"糟化"或绢云母化,或存在不同程度的"暗化"区域,也可转变成为纤维状至细柱状夕线石,沿斜长石中的一些细小裂纹和遭受应变的解理还出现几乎不透明的物质,它们可能原由深熔作用所形成,可称之为"网格状结构";黑云母可部分地发生分解,在适当的温压条件下则完全分解,形成原可能为熔体的物质,也可转变成为纤维状至细柱状夕线石;角闪石存在一定程度的"暗化",并形成与斜长石中所见类似的"网格状结构",还可有单斜辉石的形成.以上深熔作用的岩相学现象,部分在熔融实验样品薄片中也可见到.它们提供了深熔作用研究的一些岩相学标志,对深熔作用的理论探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熔作用、岩相学、阜平岩群
47
P58(岩石学)
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4987202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调查项目J1.3.1
2006-0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