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321/j.issn:0371-5736.2000.01.002

论东亚大陆的构造翘变--燕山运动的全球意义

引用
东亚大陆是在印支期(250~220 Ma)由诸多微陆块拼接而成,曾形成巨型的岩石圈(根).其中陆块碰撞带岩石圈根可能深达200余千米或更深,俯冲的陆壳岩石曾深达约100 km,并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当时中国东部上升为高原(5000~6000m),西部为特提斯海,构成东高西低的地貌景观.大约在160~150 Ma前后,亚洲东部岩石圈发生巨量减薄,山根垮塌,导致软流圈地幔侧向上涌补偿,形成巨量的火山岩和花岗岩,致使太平洋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向东亚大陆汇流,出现了太平洋板块俯冲和最早的洋中脊扩张;蒙古-鄂克茨霍海的关闭和西伯利亚与亚洲陆块的碰撞;以及印度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脱离,拉萨微陆块拼贴到亚洲大陆之上等极性指向东亚的汇聚作用.其时代均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应是燕山期东亚岩石圈巨量减薄、崩塌的响应(岩石圈厚度减为100~70 km).晚侏罗世沉没的岩石圈在现今核幔边界上(2700 km)被全球地震层析资料所证实.从此后至新生代东亚地貌格局发生了巨变,10 Ma前后完成了西高东低的转变.这种巨型构造地貌翘变的触发动力源与燕山运动密切相关.虽然,燕山运动与岩石圈突发性减薄机理仍有不同的解释,但是,燕山运动所波及的范围和其对全球构造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东部燕山地区的时空范畴.相信,燕山运动的全球意义将日益被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所接受.

构造翘变、燕山运动、东亚大陆、拆沉

46

P3(地球物理学)

2006-0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8-13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质论评

0371-5736

11-1952/P

46

2000,46(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