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6916.2019.16.021
"神话"的"人化":孙悟空形象流变折射大国动画嬗变史
回顾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不难发现,根据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改编的动画电影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更胜一筹,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范本.本文着眼于《铁扇公主》(1941)、《大闹天宫》(1961、1964)、《金猴降妖》(1985)、《大圣归来》(2015)四部西游题材的动画电影,以孙悟空形象的建构及变化为切入点,试图以此来探讨《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重要人物形象在中国动画电影历史中的变化发展.这四部作品跨越70余年的时间长河,以这些作品为参照,也可以捕捉到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历史轨迹.在众多的影视版本中,由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是最为深入人心的一个;而在动画电影中,孙悟空最为经典的莫属《大闹天宫》(1961)中的形象,被视为不可超越的"美猴王".事实上,孙悟空的银幕动画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铁扇公主》(1941)到《大闹天宫》(1964)、《金猴降妖》(1985)再到《大圣归来》(2015),孙悟空的形象被一次次重新建构.孙悟空形象的变化不仅是不同历史时期创作者审美眼光的体现,更是国产动画电影一步步探求民族风格创作道路的体现.
神话、孙悟空形象、形象流变、折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中国、历史、西游记、作品、重新建构、审美眼光、人物形象、民族风格、公主、动画形象、电影发展、创作道路、切入点、美猴王
I20;I06
2020-0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