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6916.2017.20.020
中国志怪题材电影的萌生、困厄与突围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从东晋史学家干宝创作《搜神记》以来,便形成了一支题材独特的艺术类别——志怪.在此之后,中国志怪小说的巅峰陆续来临,除了在后世文学史享有盛誉的唐宋传奇小说,还包括清代两部最著名的文言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这些小说都充满着各种怪异的情节,尤其以神鬼妖魔的题材最为丰富.德国电影评论家萨斯皮格曾在《电影:呈现画面的文学》中,着重讨论了小说作品中的离奇情节是如何对电影形成启示(enlighten),以及电影在呈现小说情节时的特征.[1]这一理论肯定了小说对于电影是具备指导意义的,同时,电影又能够对小说的原始情节有所开拓.用这一观点分析中国志怪小说与中国志怪电影,也有一定的发现与创获.
中国、题材、电影、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古代文学史、小说作品、小说情节、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传奇小说、艺术类、搜神记、史学家、蒲松龄、评论家、纪晓岚、妖魔、特征、清代
I20;I24
2017-12-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