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6916.2015.23.001
1936-1937年电影文化运动的类型化与现代主义探索
在1936-1937年,随着国难的日益严重,公共话语对于电影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功利化,国防电影的讨论就是一个显明的例子.在这种舆论环境下,电影创作者进行艺术探索的可能性和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当然,这种状况本身也属于正常现象,毕竟,从一开始中国电影就被赋予了浓厚的教化功能,而当时的现实环境又在不断地强化这种倾向.但即便如此,在这一时期仍然有人作出了艺术上的有益探索,这些探索在今天看来,都是难得的宝贵财富和经验.
电影、文化运动、类型化、舆论环境、艺术探索、现实环境、教化功能、公共话语、宝贵财富、功利化、创作者、状况、中国、生产、倾向、空间、经验、国防
I20;C91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电影编年史研究1905-2014》14AC003
2016-03-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