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过仪式在汉俑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遗址类博物馆承担着保护文物和唤醒文化记忆的双重功能。记忆的文化性表现在内容和方式两个方面:就记忆的内容而言,人们记住的往往不是历史事件的细节,而是事件的意义,这使得记忆成为一个历史范畴;就记忆的方式而言,人们不是通过人脑的机能来记忆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把历史事件的意义附着在具体的符号系统上加以记忆。因此,与其说记忆是生理行为,不如说记忆是文化行为。故而,法国学者扬·阿斯曼提出了“文化记忆”这一概念。阿斯曼指出:“既然文化记忆不是依靠生物遗传,那它就必须借助文化活动代代相传,也就是如何把意义对象化,加以保存,激活并交流的问题了”[1]这就是说,除了要用符号来记录记忆以外,文化记忆的传承还需要一个仪式来演示符号的意义,以激活记录于其中的记忆。从这个角度看,遗址和文物就成为记录着文化记忆的符号,而参观遗址就是唤醒这种记忆。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例,一方面兵马俑得到了较好的物理保护,一方面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了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的磅礴气势,唤起了人们对中华民族英雄气概的记忆。除了秦陵以外,我国还有两处重要的陶俑遗址博物馆。一座是位于陕西咸阳的汉阳陵地下博物馆,一座是位于江苏徐州的狮子山楚王陵兵马俑博物馆。由于种种原因,汉俑本身所能提供的仪式感远逊于秦俑。但两座汉俑博物馆却利用建筑设计为观赏陶俑的游客规划了一个通过仪式,从而加强了参观的仪式性,以实现唤醒文化记忆的目的。
2015-06-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