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质性"到"异质性"——重思马克思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解答
马克思看待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态度经历了几次变化,最终在感性活动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二者关系的异质性判断.其中的关节点是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马克思实现了由同质性向异质性判断的转向.在近代思辨哲学中,当活生生的历史实践被归结为精神实体的自我展开过程时,实体=主体=自我意识的同质性封闭领域便落成了.费尔巴哈试图以感性直观原则突破二者关系的同质性,终因未能正视辩证法的积极意义而滞留在自我意识的牢笼之内,但这一尝试却为马克思最终提出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异质性判断提供了前提.马克思充分肯定了 自然界的先在性,主张存在是"感性的对象"、思维乃感性活动的对象的"感性意识",由此彻底消解了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而提出了异质性论断.
思维与存在、感性直观、感性活动、感性意识
44
B15(现代哲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FZXB086
2023-04-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