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共情传播机制探新:基于孔子学院院长访谈的跨国比较研究
面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时代使命,跨文化共情传播因其以共鸣点桥接中外文明、以创新方式传播中华文化的巨大潜能,逐渐成为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的研究热点.回顾共情与跨文化传播理论诞生的原初语境,当前的跨文化共情传播研究过于偏重传播的"传递"属性而忽略其共享、仪式属性,且对复杂的共情机制存在过度简化的认知倾向.通过对世界各地17位孔子学院院长的深度访谈以及对多所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参与式观察,探析文化桥接社群如何在平等互惠的文化场景中达成共情的传播目标.研究发现,跨文化共情传播并非一蹴而就的单向构建,而需经历基于文化势能的双向跨越、基于文化融通的情感桥接、基于文化比较的认知升维等阶段,继而实现从情感共情、认知共情到联想共情的层级递升.本研究对于在新的国际环境中促进中外文明互鉴、中华文化创新出海具有启示意义.
共情、跨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孔子学院
44
G206(信息与传播理论)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特色发展引导专项
2023-04-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4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