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哲学史引出的学术"四重唱"——以围绕冯友兰著作的几篇"审查报告"和书评为核心
20世纪三十年代初,围绕着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出版,陈寅恪、金岳霖和张荫麟从各自学术立场出发对该书做出了不同的阐释评价.大致而言,陈寅恪主要取学术史或者说学术思想史角度审视冯著,金岳霖更多以哲学本体论和哲学史视角给予观照,张荫麟则二者兼而有之,同时更注意从思想史角度对冯著具体内容给予批评和质疑.他们三人在对冯著给予肯定性评价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异议,其中陈寅恪较为明确地认为不能简单借用西方哲学发展理念和框架来建构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发展史,背后的学术考量是对彼时中国学术发展状况的不满.相对而言,陈寅恪较之金岳霖更注意对本土思想资源的发掘和整理工作,而金岳霖在对冯著和胡适著作进行比较之后提出了"所谓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的史呢?还是在中国的哲学史呢?"这一著名的"金岳霖问题",实际上也意味着他对冯著借用西方哲学理念的研究模式不甚满意.冯友兰随之以自己的方式对三人的意见给予回应,由此他们四人共同完成了一部学术"四重唱",其所讨论内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中国哲学、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张荫麟
43
B26(现代哲学(1919年~))
2022-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