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均田到集中:民生演化视角下的唐朝土地制度变迁研究
土地是农民最为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土地制度是农村民生丰盈的基础性制度保障.土地制度决定了农村劳动力和土地的结合方式及其经济社会关系,地权结构与农村民生状况之间存在互动演化的客观规律.唐朝初期民生凋敝,统治者吸取隋朝教训,依据均平中庸、农为政本、民为邦本等民生理念,推行"均田制",授田于民,民生状况改善显著,人口增长迅速,盛世频现."安史之乱"后,"田制不立"背景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众多农户被迫流亡,民生状况不断恶化,社会矛盾冲突频发,终致王朝倾覆.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极致发展的朝代,通过剖析期间土地制度与民生民情的互动关联,不难发现:土地制度塑造了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结构形态和制度实践逻辑,地权结构调整应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导向,以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为基本准绳.
土地制度、民生演化、均田制、田制不立
K24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ZDA168
2021-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