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公共哲学意义及其公议范式的转型
现代大学的公共精神不再是尊圣贤之道,而是探讨"道"的形成、实现方式."道"的公议,源自于间性力量的准入、自明、商谈与共通,这是对实体他证的祛魅.大学学官议会的提议即承认开放、共享力量对权力的优化;"教-学"以主体教养为基础的社团亦承认审美的感通心能对经济、党派等集团的优越.面对权利的现代性反思,学校组织对公法共治精神的标举,内在于主体"学为教养"的优异人格,体现为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的活力.此"公议"之道是知识分子面向市场、权利、情欲等价值诸神而对学校功能的心性定位.其"讲学"传统和"公意"的表达成为优化于派系意志(众意)、政府机制的另一种组织视角.
学为教养、公议性公共、间性哲学
B262(现代哲学(1919年~))
本文系陕西师范大学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重点项目"'劳动教育'的观念史研究1919-2020"项目编号:SZZD20002;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项目"观念史视域下的'劳动教育'研究";西北政法大学2020年校级青年项目"大数据侦查的法律属性及其规制研究"
2021-03-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6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