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的张力与历史的合力——《班主任》编发过程的历史阐释
刘心武的《班主任》被誉为“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第一株报春的新笋,是新文学潮流当之无愧的发轫点”.那么,短篇小说《班主任》进入《人民文学》编辑部后,是怎样获得编辑认同的?又是怎样获得掌握着小说刊发话语权的主编的认同与签发的?回到20世纪70年代末这一特定的历史语境,我们会发现,《班主任》最终得以问世并广为人知,这既缘于编辑与主编的认同,又缘于这一文本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张力,它与整个社会的思想解放主潮及现实政治客观需要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密不可分.文本自身的张力与诸多的历史合力共同催生了这篇小说,也由此昭示出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并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刘心武、《班主任》、《人民文学》、文学生产
35
I207.41
2014-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