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8353.2011.05.011
"新民"与"死生观"的纠缠——梁启超从"宗教"到本土文化的关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尚武"风潮盛行,梁启超感到必须面对"死生"问题.在探讨支撑"死生".问题的理论根据时,梁启超认为其他国家的宗教各自有死后的世界,尤其是佛教追究到终极,而中国古代思想在这方面鲜有系统论述,这是一大缺憾.梁启超试图从佛教和墨学的理论中来探寻死生观的精神依据.但在讨论轮回的时候,梁启超不谈"无我",而着重于"有我",即他重视"有我"在世间的功用.梁启超得到心理学的后盾之后才谈论"无我",还提到墨子的明鬼论,同时要援用"魂学"来补足墨子的死生观.在梁启超那里,"精神"的含义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他原来将"不死"作为"精神"的表现,但后来逐渐将其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核心即"精神文化"而赋予其价值.与此同时,梁启超还注意到不能用西方宗教观念涵盖中国民间文化,将中国民间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而给予肯定.
新民、死生观、佛教、墨子、宗教、精神文化
32
K257(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2011-09-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7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