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头部癫痫发作中的痫性眼球运动
目的 研究痫性眼球运动在后头部癫痫定位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12例以痫性眼球运动为初始临床征象的后头部癫痫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立体定向颅内电极植入,并记录发作期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通过对痫性眼球运动症状学、发作期SEEG受累脑区的聚类和相关分析,获得眼球运动和受累皮层区的相关性.结果 脑皮层聚类分析显示,顶枕沟(Parieto-occipital sulcus,POS)与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ate sulcus,PCC)、楔前叶后部(Posteriorprecuneus,PrCp)聚为一类,为内侧组;顶内沟(Intraparietal sulcus,IPS)与顶上小叶后部(Posterior partof superior parietal lobule,SPLp)聚为一类,为中间组;枕前沟(Anterior occipital sulcus,AOS)与颞叶后部、枕叶皮层聚为一类,为外侧组.内侧组和中间组皮层与强迫性眼球注视相关性显著;外侧组皮层与同侧偏转、双眼辐辏运动相关性显著.对侧偏转出现概率最高,但与POS、IPS和AOS无显著相关性,与缘上回、前顶叶皮层具有显著相关性.强迫性眼球注视见于4例患者,且其中3例致痫区均包含IPS,另1例致痫区位于顶叶内侧面;强迫性眼球注视与IPS、枕内沟(Intra-occipital sulcus,IOS)、顶上小叶前部和后部(SPLa、SPLp)、POS、dPCC背侧部及腹侧部(dorsal and ventral part of PCC,dPCC&vPCC)相关性显著.同侧偏转、双眼辐辏运动与AOS及其邻近皮层相关.结论 强迫性眼球注视是后头部癫痫发作中最重要的眼球运动症状,与IPS、POS受累关系密切;对侧偏转是在后头部癫痫发作中非常常见的眼球运动症状,目前尚未发现其与后头部眼球运动皮层的相关性,考虑为前头部眼球运动区受累所致;癫痫发作导致的同侧偏转、双眼辐辏运动为平稳跟踪性眼球运动系统受累,特别是AOS及其邻近皮层受累所致.
痫性眼球运动、后头部癫痫、强迫性眼球注视、偏转发作、皮层眼区
2
R74;H31
2017-09-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0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