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引导治疗新皮层癫痫大鼠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 探讨通过颅内-颅外电引导可以减少新皮层癫痫大鼠癫痫发作和继发性神经元损害,介绍一种治疗癫痫的新方法.方法 建立青霉素诱导的局灶性新皮层癫痫SD大鼠(n=60,4组,15只/组;即:空白对照组、引导组、假引导组、模型对照组)模型,采用专用引导电极建立引导模型.在麻醉状态下连续记录2h的脑电图(EEG),统计EEG癫痫放电次数,然后复苏进行2d的录像监测,统计行为学癫痫发作次数,最后取癫痫灶局部的皮层组织进行细胞凋亡率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癫痫放电、行为学癫痫发作次数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模型组45只大鼠共成功建立癫痫模型41只,成功率为91.1%;引导组和假引导组各14只,模型对照组13只.引导组总EEG癫痫放电次数和扩散的EEG癫痫放电次数明显低于假引导组和模型对照组(P<0.01),但在局灶性EEG癫痫放电次数上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344).引导组行为学癫痫发作次数低于模型对照组与假引导组(P<0.01).引导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与假引导组(P<0.01).结论 颅内-颅外电引导治疗大鼠局灶性新皮层癫痫有效,可明显减少EEG癫痫放电和行为学癫痫发作,并减少神经元凋亡率.
新皮层癫痫、电引导、治疗、大鼠
2
R742.1;R285.5;R9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2017-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