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603/j.issn1002-1027.2021.01.020
中国藏书史近代转向的内在理路——以"书藏"为线索
明清以来,在曹学佺、顾炎武、朱筠、曹溶、周永年等人的推动下,中国的藏书理念开始由官私藏书转向公共藏书.嘉庆年间,阮元在公共藏书理念的影响下,于灵隐、焦山创建了两座初具公共图书馆性质的书藏,预示着官私藏书走向公共藏书的实践转向.此后,书藏逐渐从江南地区的寺院扩展到书院,又被方浚颐、梁鼎芬等从江南引入广东,完成了由北向南的地域扩散.直至20世纪末,康有为、李端棻、梁启超等将"开大书藏"作为改良运动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募捐办书藏、以书藏兴学会、以学会促改革的变革步骤,使得书藏一时风靡全国、得以与西方文化相交会,并促成了中国近代新式藏书思想的诞生.可见,书藏制度与文化一直引领着清代以来藏书史内在变革的潮流.以"书藏"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中国藏书史近代转向的内在理路.
书藏、中国藏书史、近代转向、内在理路
39
G259.29(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
2021-03-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1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