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鲜活起来,赋予“生命态”知识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和教师遭遇的知识更多是理性的、抽象的、固定化的法则和定理,缺乏“人气”的知识,一堆“死”的符号型的结论,与语文科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相比,数学教材存在着育人资源原始贫乏的“先天不足”.为弥补这个“先天不足”,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力求从“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那么,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怎样的“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彰显,从而从更深的层次上体现生命化课堂的应有之义呢?叶澜教授曾指出:……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
数学课堂、活起来
G633.6;G434;G718.3
2012-06-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