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错那裂谷的地壳结构
喜马拉雅造山带由印度与欧亚大陆板块的陆陆碰撞而形成.为何在挤压造山的碰撞前缘形成代表垮塌的藏南裂谷系存在巨大的争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裂谷的地壳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各裂谷带的起始活动年代自西向东逐渐年轻.本研究选取喜马拉雅东部较为年轻的错那裂谷,利用密集台阵接收的远震数据,通过P波接收函数方法,揭示错那裂谷的精细地壳结构,进而通过地壳结构分析裂谷的形成.结果显示错那裂谷为全地壳尺度结构,裂谷下方莫霍面发生明显错断,且壳内结构侧向不连续发育显著.本研究表明裂谷的形成可能关联更大尺度的区域构造运动,单一的重力垮塌是否能形成地壳尺度的裂谷需要进一步研究.综合前人对藏南裂谷系区域的超钾岩和埃达克岩研究以及深部地球物理观测结果,推断因俯冲的印度板片撕裂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弱化了错那裂谷区域下地壳,并且结合研究区内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研究显示中上地壳也存在弱化现象.因此,结合本研究结果推测全地壳尺度裂谷的形成需要不同深度的地壳弱化.
错那裂谷、短周期密集台阵、接收函数、地壳弱化
29
P315.2(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引进入才创新创业团队深部地球探测与资源环境团队项目
2022-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