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海区海丘发现多底栖方式深水珊瑚
东沙岛周围海区发育众多深水(200~2 000 m)海丘,其中一些显示了明显的泥火山活动特征.近年的取样调查在多个底质差异明显的海丘都发现了非常丰富的深水珊瑚.为什么这些海丘上深水珊瑚兴盛尚不清楚.根据样品形态分析,初步识别的珊瑚既有以基座紧密固着于碳酸盐岩结核硬底的Madrepora oculate(多眼筛孔珊瑚)、Lochmaeotrochus(灌丛珊瑚)、Enallopsammia(突出海沙珊瑚)、Solenosmilia variabilis、Dendrophyllia(树珊瑚)、Bamboo Coral(竹节珊瑚)、Golden Gorgonians(金柳珊瑚),还新发现有以鸭蹼状凹凸不平形底壳贴附于海底砂泥级生物碎屑的Desmophyllumdianthus(葵珊瑚)和尖底浅植于碎屑沉积中的Flabellum(扇珊瑚)、Crispatotrochus(卷轮珊瑚)、Balanophyllia(栎珊瑚),还有饼形、杯形能在软质海底缓慢自由移动的Fungiacyathus(蕈杯珊瑚)、Deltocyathiusi(角杯珊瑚),指示在底质硬度及海流强度迥异的东沙海丘环境中有多种属珊瑚生长.大量具有机动性的深水珊瑚栖居于弱水动力海底,应更多依赖于栖居地本地而非海流带来的丰富食物,意味着东沙海区的泥火山活动泄漏的烃类流体可能是深水珊瑚食物的主要来源.泥火山的流体活动与珊瑚的兴盛可能具有相互指示意义.
东沙海区、海丘、深水珊瑚、游动珊瑚、泥火山
29
P738.5;Q959.133(海洋基础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广东省特支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2-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