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3-1200.2005.03.011

《原情》缘起

引用
@@ 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只是为了"好玩",为了"换换口味",写了话剧<原情>.当是时,此身尚未调入北京人艺,没有为某某剧团或某某演员写作的冲动,写的完全是一部"案头剧". 说起"案头剧",有几句话要说一说的.我向来主张,戏剧文本的创作应该遵循一定的表演艺术规范;然而决定地需要的,不是如何接近表演--那是导演的事,而是不受规范束缚的自由想像与创造力.古人把"案头剧"排除在"场上之曲"以外,非也既曰"剧",便应符合"剧"的规律(倘不"合律",何不去写诗歌或小说?),也便可以"被之弦管",如何不是"场上之曲"?至于某些伪劣的劳什子文字,先是不能当"剧",遑论"案头"、"场上",自该另当别论!汤显祖的<牡丹亭>,正是张扬了"自由想像与创造力"的"剧",吴江派沈璟们竞竞吹求于所谓"声韵",未能暗淡汤显祖的光辉,<牡丹亭>终竟为中国戏剧史留下璀璨的一页!

2006-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40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大舞台

1003-1200

13-1004/J

2005,(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