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6646.2014.11.008
1937年9月国民党最高领导人为什么最终接受了国共合作的主张?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政府决定向华北增兵,扩大侵略战争。这种形势迫使国民党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对日本的态度。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解决事变的最低限度条件,表示了中国政府的抗战决心。但在日本政府所谓“不扩大方针”和“就地解决”的烟幕影响下,中国政府仍希望能够把卢沟桥事变作为“局部事件”,通过外交途径求得和平解决。中国政府外交部和驻日大使许世英同日本进行磋商,第二十九军军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同华北日军进行谈判。7月下旬,日军大批增援部队到达中国,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第二十九军官兵虽英勇作战,但未能挡住日军的猛烈攻势。副军长佟麟阁和师长赵登禹在南苑战场牺牲。7月28日夜,宋哲元等奉蒋介石命令率部从北平撤退到保定。7月29日,北平失守。7月30日,日军占领天津。8月初,日军以30万兵力,沿平绥、平汉、津浦铁路向华北腹地大举进攻。
国民党政府、领导人、国共合作、华北日军、卢沟桥事变、中国、日本、二十九军、冀察政务委员会、宋哲元、蒋介石、北平、不扩大方针、限度条件、外交、天津、侵略战争、进攻、津浦铁路、和平解决
K26;F27
2014-1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