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0-2790.2004.09.014
新型兔耳慢性难愈性创面模型的构建
目的:通过对以往兔耳缺血模型的改进,构建更为理想的慢性难愈性创面(chronic wound)动物模型. 方法:取实验用新西兰白兔8只,分为2组,老龄组(48~60月龄)及年轻组(3~6月龄). 在双侧兔耳根部环切,分离结扎中央动脉及头侧动脉,并在耳腹侧以活检打孔器(biopsy punch)制成直径6 mm的三个圆形创面. 刮除软骨膜,暴露软骨. 手术后3,6,9和12 d对老龄组兔耳根部多次环切,最大限度阻断血运. 观测兔耳皮温、静脉血氧分压变化及镜下新生上皮间距(EG)、新生肉芽间距(GTG)及新生肉芽最大厚度(PH). 结果:通过连续观测证实,缺血后皮温及氧分压的恢复,老龄组显著慢于年轻组(P<0.01). 从HE染色测量结果看,老龄组EG增加了72%(P<0.01),GTG增加了67%(P<0.01),PH减少了6%(P>0.05). 结论:采用老龄兔作为实验动物,并在多个时间点反复环切兔耳根部所构建的缺血动物模型,更符合真正意义上的chronic wound.
伤口愈合、兔耳、缺血模型
25
R62(整形外科学(修复外科学))
2004-06-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1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