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教育方针是怎样形成的
早在1936年12月,毛泽东就指出军事学校教育方针的重要性.他说:”一个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因此,他为抗大制定了著名的教育方针,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指引着抗大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壮大.在抗战8年中,它先后办了8期,总校和分校共培养了29072名干部,对抗战胜利和之后的军队、革命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毛泽东制定的这个抗大教育方针,并不是在抗大建校之初就制定出来的,更不是一次完成的.他从1938年春开始酝酿,之后经过5次斟酌变化,直到1939年5月末,抗大教育方针的文本才最终确定下来,历经一年多的时光.这如同毛泽东的一切理论观点一样,都有一个逐步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为了叙述方便和前后对照,我们把毛泽东1939年5月正式提出”抗大教育方针”之前的相关论述,即向完善文本演进过程中的5次论述,姑且称之为”准”抗大教育方针,看看它是怎样一步步臻于完善和确定文本的.
抗大教育方针、毛泽东、军事学校、文本、政治方向、战略战术、演进过程、前后对照、理论观点、抗战胜利、建设事业、工作作风、共培养、选择、叙述、校长、军队、教员、机动、革命
E25;R6
2013-1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