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2144.2018.z2.013
材料教学与数字科技背景下的精神坐标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美术学院雕塑教学,始于上世纪留法、留苏的老一辈雕塑家,他们回国后奠定了具象现实主义为主导的教学体系.这个教学体系,是以泥塑教学训练作为主干课程的,这种模式,长时间影响了国内的美术学院,直至上世纪末才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期间各种装置手段、新材料,以及动画、行为、影像等多元素的加入,不断扩展了雕塑的边界,雕塑的定义也随之泛化.雕塑边界被打破后怎么办?这是当时不断被讨论的话题,最终似乎也没有一个定论,或者说,在当代艺术语境下,是存在多重标准的,主体的选择,似乎是最终的结果.然而,我们作为教学单位,讨论雕塑实际上是有边界的,其中关于材料和观念、造型和语言都是我们要解释的.
精神坐标、数字科技、科技背景
B03;G271;TU201.4
2018-1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