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北山早白垩世似银杏化石的发现:兼论甘肃侏罗-白垩纪古大气CO2变化
银杏类化石的微细构造是定量估算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良好材料.首次报道了甘肃北山中口子盆地早白垩世赤金堡组似银杏属化石,通过宏观和微观特征对比将其鉴定为Ginkgoites sibirica.利用气孔比率法定量重建Hauterivian-Barremian期的古大气CO2浓度为766~1277 ppmv.结合前人数据,利用光合气体交换模型定量重建了甘肃省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古大气CO2浓度及变化趋势,侏罗纪普林斯巴期(Pliensbachian)、阿林期(Aalenian)、巴柔期早期(Early Bajocian)、巴柔期晚期(Late Bajocian)的古大气CO2浓度分别为1136 ppmv、927 ppmv、643 ppmv和785 ppmv;早白垩世Hauterivian-Barremian期的CO2浓度为548 ppmv.结果显示早、中侏罗世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向白垩纪呈下降趋势,早白垩世早中期达到低点后呈现缓慢波动上升;早白垩世晚期达到顶点,然后缓慢下降.研究表明光合气体交换模型可作为恢复古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
似银杏属、古大气CO2、光合气体交换模型、定量重建、中生代、古气候
49
P52(古生物学)
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项目
2024-0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20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