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平洋CCFZ区多金属结核元素富集机制:来自结核剖面原位微区分析
多金属结核微层原位微区分析能够更好地揭示结核生长过程中元素的赋存和迁移过程,为认识多金属结核元素富集机制和成因提供新的证据.通过使用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手段对采集自东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断裂区(CCFZ区)的多金属结核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结核矿物主要为水羟锰矿、10?锰矿和FeOOH,锰铁矿物圈层由内而外可划分为4个明显的层组:L1、L2、L3和L4,Mn和Fe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2和13.3%、39.1和5.2%、37.0和3.4%、33.1和7.8%,Mn/Fe值整体表现为增大的趋势,对应Mn/Fe值分别为2.8、16.6、19.7和10.6,Co+Ni+Cu含量变化与之相似,平均含量分别为1.9%、3.3%、3.8%和3.0%.元素含量关系表明,Co主要赋存在水成成因的水羟锰矿中,Ni、Cu主要赋存在Mn相矿物中,但成岩成因的10?锰矿对Ni、Cu等元素的富集能力强于水羟锰矿;结合元素组成和显微构造将其划分为水成型层、混合型层、成岩型层和混合型层,结核整体的生长作用趋势从水成型转变为成岩型.
多金属结核;元素组成;微区分析;生长机制;太平洋CCFZ区;海洋地质
47
P744.3(海洋资源与开发)
中国大洋协会十三五资源环境项目;中国大洋协会十三五资源环境项目;中国大洋协会十三五资源环境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2022-03-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74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