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对《论语》"礼之用,和为贵"的解读——以朱熹的诠释为中心
对于《论语》"礼之用,和为贵"中的"和"的解读,经历了自皇侃、邢昺从礼乐关系的角度讲"和,即乐也","和,谓乐也",到朱熹从礼有体用的角度讲"和者,从容不迫之意",再到王夫之讲"'和'者,以和顺于人心之谓",刘宝楠以《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进行解读的过程.到了现代,有学者继承清儒的解读而言"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也有学者解读为"调和""和谐".然而,朱熹从体用关系的角度讲"礼中自有和",强调礼的自然和缓,内涵了自信与淡定,包含了复杂的理论结构,具有丰富的心性意蕴,更突出人的主体性.
朱熹、《论语》、和为贵、从容不迫、刘宝楠
B21(古代哲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重点项目"朱熹《论语》学阐释;新意"
2021-0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0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