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家庭伦理方式的蜕变
伦理方式由“从实体性出发”向“原子式地进行探讨”转换,是当前中国正在发生的重大社会变迁在精神生活中的集中映现,它渗透并瓦解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方式。“原子式地进行探讨”的伦理方式,从“自然的和单个的人格”出发,将婚姻从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的爱降格为“性的关系”“民事契约”和“仅仅建立在爱的感觉之上”,使家庭教育从陶铸子女的普遍性教养转向激发个人主义。婚姻伦理方式的蜕变和子女普遍性教养的缺失,颠覆了中国社会的价值根基和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家庭。重新审视家庭对于中国社会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建构的精神哲学意义,重建婚姻能力、培育子女的普遍性教养,捍卫家庭的伦理实体性,是实现家庭伦理方式精神回归的应有回应。
伦理方式、家庭关系、婚姻伦理、实体性
B823.1(伦理学(道德哲学))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后伦理时代’道德教育的文化形态研究”2012ZDIXM038;“2011计划”“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社会风尚与公民道德素质提升的引导机制研究”14JD0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成果之一。
2015-08-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