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的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基于社会网络视角
面对严峻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落地对于中国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中,该类型技术在乡村地区一直面临推广难,采纳度低的问题.以往众多研究证明,社会网络是技术扩散的有效途径和支撑.基于此,本文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构建了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理论框架,通过2016-2020年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实践调研及10个县市3015份问卷数据的定量分析,总结出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的四个阶段:①初始阶段:农户间简单离散的技术互动.②单核阶段:精英农户的点式嵌入与拟亲缘网络扩散.③多核阶段:多个精英农户形成与业缘关系网络扩散.④高水平互动阶段:农业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功能性网络扩散.个体资源禀赋、技术有效性及感知度、技术传播方式和外部环境作为技术扩散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在不同的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中国农业技术扩散的实践逻辑和底层机制,对同类技术推广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时空过程;乡村精英;社会网络
41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广东省科学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建设专项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2-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