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基于DMSP/OLS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
科学估算并动态监测长时间序列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发展态势,是制定、实施及评估地区碳减排策略的科学依据和基础保障.基于构建的长时间序列可相互比较的DMSP/OLS与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数据集,本文模拟了 200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流域地理分异的角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呈现总量不断上升但增长速率下降的态势,整体表现出收敛趋势,但还未达到碳峰值;流域内部碳排放总量呈中游>下游>上游的地理分异特征.②以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为串联的核心城市形成了若干规模不一的高密度碳排放中心.③黄河流域碳排放呈显著的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并形成了以晋陕蒙资源型城市为依托的中上游碳排放高-高集聚,以及上游甘青宁地区为主的碳排放低-低集聚.④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影响力始终最强,其次为城镇化水平与人口规模,"GDP+"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所主导的交互作用是导致碳排放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构建流域生命共同体的视角出发,结合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特点与经济社会特征,并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关系,分区施策与分时施策并行,对实现以碳减排为目标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碳排放;DMSP/OLS;NPP/VIIRS;时空格局;影响因素;黄河流域
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61040
2021-09-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2051-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