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1821/dlyj020181151

京津冀地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研究——基于乡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的空间效应

引用
探讨乡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农业农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构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对有序推进城镇化,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京津近郊区(Ⅰ)、冀东北地区(Ⅱ)、冀中平原区(Ⅲ)、冀西太行山区(Ⅳ)、坝上地区(Ⅴ)五类地域类型,采用2000-2016年京津冀县域面板数据,应用空间回归模型测算了京津冀地区乡村非农就业对农民增收的空间效应,提炼了京津冀地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结果 表明:①京津冀地区及五类地域类型区乡村就业非农化率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0-2016年,京津冀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486元增至11920元,乡村就业非农化率由38.9%增至57.5%,五类地域类型区乡村就业非农化率排序依次为:Ⅰ>Ⅲ>Ⅱ>Ⅳ>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排序依次为:Ⅰ>Ⅱ>Ⅲ>Ⅳ>Ⅴ;②京津冀地区乡村就业非农化率每提高1个单位,农民收入增长9.215个单位,Ⅰ、Ⅱ、Ⅲ、Ⅴ区就业非农化对农民收入的弹性系数分别为29.986、-23.605、-10.388、9.951,Ⅳ区两者之间关系不显著;③依据不同地域类型乡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的特征、机理与未来发展趋势,提炼了京津冀地区乡村振兴的四种地域模式,即就业平稳型+农工商主导、兼业型+现代农业主导、就业输出型+复合型特色农业主导、就业输出型+生态农旅主导.

乡村非农就业、农民增收、空间效应、地域模式、乡村振兴、京津冀地区

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176,41461040,41731286;全球乡村计划-中国乡村振兴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项目2018B5198

2019-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699-712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理研究

1000-0585

11-1848/P

38

2019,38(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