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淇河流域2000-2015年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变化研究
山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变化对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InVEST模型对淇河流域近16年间山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草地和林地,共占流域总面积的90%以上.近16年间淇河流域的耕地面积显著减少,草地和水域面积大幅增加,建设用地扩张明显.②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显著降低,2000年土壤侵蚀模数为154.27 t/(hm2·a),2015年减少到32.09 t/(hm2·a);强度侵蚀、极强侵蚀和剧烈侵蚀由9.03%、12.19%和25.96%分别减少到7.17%、6.36%和4.21%,微度侵蚀、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由24.31%、16.96%和11.57%增加到41.89%、27.71%和12.68%;退耕还林、还草措施优化了土地利用格局,促进植被恢复,对治理土壤侵蚀起到了显著效果.③水源供给量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5年达到峰值(1.79亿m3).相邻两期水源供给量增减变化不一,2000-2005年水源供给量增加的面积大于减少的面积,其水源供给的量值也呈增加趋势,水源供给能力整体增强;而2005-2010年、2010-2015年的水源供给能力随之减弱,其中,2010-2015年水源供给减少的较小;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造成水源供给量降低,土壤水源涵养能力增强.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是山地生态脆弱性响应的重要指标,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增强山区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InVEST、土地利用、侵蚀模数、水源供给、淇河流域
3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2015CB452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090,41401504
2018-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775-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