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就业可达性的空间分布及对收入的影响——基于上海都市区的实证研究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第二次经济普查和问卷调查数据,定量描述和分析了上海都市区内部以街道为空间尺度的就业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探讨了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与居住区位就业可达性的关系.结论表明:上海市的居民就业可达性呈现相对均衡的多中心分布格局,与北京就业可达性单中心的分布格局有明显的不同.同时,在控制个人经济社会属性和地区属性的条件下,上海的居民就业可达性对居民个人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地理区位较差的住房有损于居民收入,可能是吸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通过提高地区的居民就业可达性,有助于改善就业机会,促进居民个人收入的增加.
就业可达性、空间格局、收入水平、上海都市区
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39;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4BCK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ZH004
2015-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744-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