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EI指数的近53年河南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干旱在中国发生较为频繁,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基于1961-2013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分析了河南省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发生频率和发生强度,揭示了该地区干旱发生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干旱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SPEI值能较好地反映河南省干旱的变化特征;随着时间尺度的减小,SPEI值波动幅度增加,干旱发生频率增加.近53年河南省干旱发生频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各地区之间分布不均匀.周口地区发生频率最高,达35%以上;豫中和豫西地区最低,为26%左右.四季中以春、夏两季干旱发生最为严重,其次为秋季,冬季最弱.在年际变化方面,1966-1968年、1998-2000年和2011-2013年发生了大范围的持续干旱.干旱发生强度呈现豫北和豫西偏东地区高,豫东和豫南北部地区低特点;干旱发生强度最强的地区为安阳,为22.18%,最弱的地区为驻马店,为16.60%.
SPEI、干旱发生强度、气象干旱、气候变化、河南省
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40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283;河南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15A180054,15A170011
2015-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547-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