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偏好对政府主导生态建设工程的生态适应性意义——以江西山江湖和青海三江源为例
使用参与性农村评估、历史资料文献、生态时限等方法,重点分析农牧民偏好对生态建设工程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山江湖农民和三江源牧民在经济收益最大、生产方式延续和信仰习俗维持上的偏好是决定政府主导生态建设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的稳定性力量,具体生态适应性措施选择和对策安排时必须确保、延续或维持,它们有的可为生态适应性对策的安排或进一步合适调整提供新的思路或指示,有的则因本身就是生态适应性恢复或重建做法可直接利用的。但是,山江湖农民偏好归根结底就是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山场重建的适应性安排中易于利用,而三江源牧民偏好则仍停留于宗教习俗框架内,草场恢复的适应性调控中难以改变。但在施加适当引导措施的情景下,前者可转换为更为主动的适应性参与而后者仍有很大的被动性。
农牧民、偏好、生态建设工程、政府主导、山江湖、三江源
31
S688.4(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0110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C61B01
2012-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49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