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川村域耕地撂荒成因及分异机制与调控
耕地撂荒是快速城镇化和乡村转型中普遍面临的实际问题,科学揭示典型地区村域尺度耕地撂荒成因及其分异机制,对于因村施策、精准调控耕地撂荒具有直接现实意义,对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以西南山区典型县域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自然断点模型,识别出村域尺度耕地撂荒的主导因素、归纳出空间分布特征,探明不同类型耕地撂荒的动力机制,并提出科学调控对策.结果表明:①耕地撂荒是乡村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失衡的表现,通过对耕地撂荒实施科学的调控对策,可实现乡村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新的平衡;②典型县域耕地撂荒可分为设施性、灾害性、外移性和流转性4种类型,在比例上,外移性撂荒>设施性撂荒>灾害性撂荒>流转性撂荒;③总耕地撂荒表现出顺时针方向45°旋转的"川"型走廊式分布特征,中高值区位于县域西北及东南部区域的高海拔山区,主导因素有灌溉条件、耕地流转比例、至干道距离、外移人口比重、至河流距离、海拔、人均耕地数量、农村劳动力比重、至乡镇距离,不同类型耕地撂荒的主导因素及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④根据不同类型耕地撂荒的成因、空间特征及研究区实际情况,将撂荒进一步归纳为设施短缺制约型、灾害多发损毁型、农户分化外移型和政策保障失调型4类,并提出了对应的调控对策及设施建设升级等12种调控模式.
耕地撂荒、分异机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村域尺度、重庆市南川区
79
R72;S157;P641.3
2024-09-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1824-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