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收入群体的城市安全感地图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随着人们需求从物质向精神层次的提升,城市安全感的营造对社会的健全发展日益重要.同时,作为环境感知的一种,安全感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有助于在城市规划中尊重并满足不同群体的感知需求.以往相关研究大多关注居住社区的安全感问题,针对居住区以外安全感知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同时缺乏环境影响的群体差异视角.因此,本文基于在广州市采集的1149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获取被调查者对中心城区最担心被偷及被抢(缺乏安全感)的地区,分别按高、中、低3个收入群体汇聚形成安全感地图,并使用负二项回归模型从建成环境、社会与经济环境、环境失序3个维度讨论环境因素对不同收入群体安全感地图格局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发现:①火车站、客运站等对外交通设施所在地,广佛城市交界地带以及老城区商圈在3个群体的感知中均为高风险区;②3个收人群体对中心城区的安全感知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低收入群体的感知空间与中、高收人群体的差异较显著;③对3个群体的安全感均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为重要交通设施分布、蓝色空间、土地利用多样性与道路交叉口密度;④环境密度要素如娱乐设施、商务楼宇的密度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安全感更有影响,环境设计要素如天空开敞度、绿色空间占比对中、高收人群体的安全感更有影响,社会经济水平以及警务设施、活动人流不稳定性等环境失序要素的影响效果则存在较高的群体差异性.本文可为城市安全环境营造、安全意象建立、城市人本化和精细化规划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公共空间、安全感地图、不同收入群体、环境影响、广州市
78
F301.24;TU984;U491.23
2023-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1467-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