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扫毒"对贩卖毒品犯罪的影响及后续时空分布变化——以ZG市主城区为例
贩卖毒品是实现毒品犯罪经济利益的重要环节,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毒品犯罪类型之一.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毒品犯罪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没有顾及打击后贩卖毒品犯罪空间转移现象以及影响因素的变化.本文基于日常活动理论、犯罪模式理论和社会解组理论,以中国ZG市主城区为例,融合多源时空数据,分别对2013年8月开始的"雷霆扫毒"前后的贩卖毒品犯罪构建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微观尺度下半公共空间、室外公共空间和室内私人空间对贩卖毒品犯罪影响的变化.研究发现"雷霆扫毒"行动后:①贩卖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显著下降;②半公共空间对贩卖毒品犯罪的影响作用减弱;③室外公共空间对贩卖毒品犯罪影响作用增强,室内私人空间对贩卖毒品犯罪的影响上升.结果表明:"雷霆扫毒"专项行动开展后一年,贩卖毒品犯罪的"主阵地"发生变化,由城市半公共空间逐渐向室外公共空间和室内私人空间转移.特别的是,"雷霆扫毒"对大毒枭及贩毒团伙的打击成效突出,促使2014年贩毒案件大幅度下降,实现了专项行动开展的目的.后续一系列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了对贩卖毒品犯罪的发现和查处能力,显示出专项行动对打击隐性犯罪的明显效果.研究表明公安执法部门必须对毒品贩卖犯罪进行持续的、有针对性的打击,对发生地的变动进行定期的监控,不能一蹴而就.
贩卖毒品犯罪、犯罪空间转移、建成环境、雷霆扫毒、负二项回归模型
77
S154.3;P457.6;TU98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广州市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2022-07-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461-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