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水土流失特征与关键问题
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资料很缺乏,传统的研究方法很多不适用,为科学地认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水土流失的特征与变化规律,制定符合喀斯特环境的防治对策,2006-2010年间,结合石漠化治理工程,对鸭池、红枫湖、花江典型示范区进行了长期的水土流失定位监测,结果显示,总体上各研究区在生态及工程治理后土壤侵蚀量明显下降,地貌类型从宏观上控制着各区域的侵蚀特征,高原山地土层厚,大量陡坡开垦,水土流失严重;高原盆地自然条件较好,发展生态畜牧和生态农业,侵蚀量较小;高原峡谷经历早期的剧烈流失后,现阶段几近无土可流,侵蚀量极低.生态修复是石漠化治理的核心,水保林、封禁治理的生态效益好,草地畜牧业和经济林模式能带来良好经济与水土保持效益.不同等级石漠化的坡度与土被组合特征差异显著,对土壤侵蚀量有强烈的控制作用,今后应根据石漠化等级细化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分级和制定合适的治理措施.地下流失受研究深度所限,目前尚无法准确判断其在地表—地下水土流失总量中的贡献率,对落水洞等关键部位进行工程防治能大大降低其危害性.
喀斯特环境、石漠化治理、土壤侵蚀、贵州
67
P93;P20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2011BAC09B01
2012-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878-888